top of page

黑眼圈種類

  • 作家相片: 妍妍
    妍妍
  • 2020年11月20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6天前

黑眼圈種類:全面解析與改善對策

黑眼圈 是許多人面臨的常見問題,不僅影響外觀,還可能透露健康狀況。事實上,黑眼圈並非單一成因,根據其形成原因,可分為 色素型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 和 結構型黑眼圈。本文將深入解析這三種類型的黑眼圈成因、特徵及改善方法,幫助您更有效地解決黑眼圈困擾。

黑眼圈種類

1. 色素型黑眼圈

成因

  • 遺傳因素: 色素型黑眼圈常與家族遺傳有關,特別是天生膚色偏深的人群更易出現。

  • 色素沉澱: 後天因素如紫外線照射、過敏體質、長期搓揉眼部等,都會刺激眼周生成更多黑色素。

  • 不當卸妝: 使用刺激性卸妝產品或操作過於用力,會對眼周肌膚造成慢性傷害,進一步加深色素沉澱。

特徵

  • 黑眼圈呈現棕色或深褐色,範圍通常集中在眼睛下方,且輪廓明顯。

改善方法

  1. 避免紫外線: 外出時使用防曬霜或佩戴太陽眼鏡,減少紫外線對眼周的傷害。

  2. 正確卸妝: 選擇溫和的卸妝產品,輕柔清潔眼部,避免過度搓揉。

  3. 美白護理: 使用含維生素 C、熊果素或煙酰胺等成分的眼霜,幫助淡化色素沉澱。

  4. 醫學療程: 可考慮果酸換膚或激光治療,針對色素型黑眼圈進行改善。


2. 血管型黑眼圈

成因

  • 眼部皮膚薄弱: 眼周皮膚比其他部位薄約 4 倍,皮下血管更容易顯現,特別是靜脈回流不暢時,會呈現紫藍色調。

  • 生活習慣: 壓力大、睡眠不足或眼部過度使用(如長時間盯著螢幕)會加重靜脈淤積。

  • 健康問題: 過敏性鼻炎也可能影響血液循環,導致黑眼圈加重。

特徵

  • 黑眼圈呈紫藍色或青色,範圍通常更靠近下眼瞼或眼眶周圍,隨著壓力或疲勞程度而加重。

改善方法

  1. 改善睡眠質量: 保持規律作息,每晚睡足 7-8 小時。

  2. 促進血液循環: 使用含咖啡因或維生素 K 的眼部產品,有助於減少血管淤積。

  3. 冷敷眼部: 用冰敷或冰涼的茶包敷眼,可緩解眼周血管擴張。

  4. 醫學療程: 可考慮脈衝光(IPL)治療,以改善血管型黑眼圈。


3. 結構型黑眼圈

成因

  • 眼部結構問題: 當眼皮出現皺紋或眼袋突出時,光線照射會在皺褶或凹陷處形成陰影,看起來像黑眼圈。

  • 皮膚鬆弛: 年齡增長導致膠原蛋白流失,眼周皮膚鬆弛下垂,進一步加重陰影效果。

特徵

  • 黑眼圈呈陰影狀,範圍較大且隨光線變化而明顯。通常伴隨眼袋或淚溝凹陷。

改善方法

  1. 提升眼周緊緻度: 使用含胜肽、維生素 E 或玻尿酸的眼霜,幫助緊緻眼周肌膚。

  2. 按摩提拉: 輕柔按摩眼周,促進淋巴排毒,減少眼袋和浮腫。

  3. 醫學療程: 可考慮玻尿酸填充淚溝或進行眼袋手術,改善結構型黑眼圈。


如何判斷您的黑眼圈類型?

可以通過以下簡單方式判斷黑眼圈的類型:

  1. 按壓法:

    • 用手指輕壓眼下皮膚,如果黑眼圈顏色變淡,則可能是血管型黑眼圈;如果顏色無明顯變化,則可能是色素型黑眼圈。

  2. 光線法:

    • 在光線下觀察,如果黑眼圈隨光影變化而明顯,則可能是結構型黑眼圈。


結語:針對類型,精準改善黑眼圈

黑眼圈的形成原因多樣,只有了解自身黑眼圈的類型,才能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改善。無論是通過護理產品調理,還是透過醫學療程修復,持之以恆的護理與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是關鍵。

如果黑眼圈問題長期存在且難以改善,建議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,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,讓雙眼重現明亮光彩!

全之妍醫學美肌中心 All Beauty Medical Centre 正廠正貨 信心肯定

​佐敦彌敦道238號1101室

1101, 238 Nathan Road, Jordan, Kowloon

info@allbeautymedical.hk

© 2025 by All Beauty Medical Centre Limited
bottom of page